敗經/卷二 顯敗

卷二 顯敗

   得時大行 背時龍蛇

   君子先實後名,重内輕外,但求所以自立,不必定以強項爲高;但欺無歉于心,不必動以貝錦爲慮。至難進易退,出處之通義,苟心存淡泊,亦不容薄視軒冕。古之賢者,雖處高官厚祿,而方寸未嘗無清涼世界也。

   《揚雄傳》云:“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龍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孫,即屈也。此詩畏高行之見傷,必言孫以自屈,龍蛇之道也。

   誠中形外,根心生色,古來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潤,無不達于面貌。餘氣象未稍進,豈耆欲有未淡邪?機心有未消邪?當猛省于寸衷,而取驗于顔面。

   勢要敗落 形同殘卒

   凡民有血氣性,則翹然而思有以上心。惡卑而就高,惡貧而而觊富,惡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者,常常終身幽默,暗然退藏。彼此異性?誠見乎其大,而知衆人所争者不足深較也。自秦漢以來,迄于今日,達官貴人,何可勝數?當其高據勢要,雍容進止,自以爲才智加人萬萬。及夫身沒觀之,彼與當日之厮役賤卒,污行賈豎,營營而生,草草而死者,亦無以甚異也。然則今日之處高位而獲浮名者,自謂辭晦而居顯,泰然自處于高明。曾 不知其與眼前之厮役賤卒,污行賈豎之營營者行将同歸于澌盡,而毫毛無以少異,豈不哀哉!

   高言深論 行之不遠

   近惡聞高言深論,但好庸言庸行。雖以作梅之樸實,亦嫌其立論失之高深。其論公之病,侍亦虞其過于幽缈,願公從庸處淺處着想。聖人言:“不逆詐,不億不信。”吾輩且當不逆死,不億不起,以爲養生之法,不逆敗,不億不振,以爲行軍之法。

   漫無審量 出軍多敗

   敵加于我,審量而後應之者,多勝;漫無審量,輕以兵加于敵者,多敗。

   如賊來漁亭撲營,我軍各營專心靜守,示之以弱,若不欲戰者然。

   待至申酉之際,賊衆饑疲,頭目欲戰,散賊欲歸之時,;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動者,則氣必衰減;凡攻壘;[譯文];敵人進攻我,仔細審查考慮然後再采取對付方法的,大;如果賊軍來漁亭攻營,我軍各個營隊隻須專心靜守,故;一般打仗的時候,沖鋒一次又一次,而敵方卻一動也不;倔強砺志日進無疆;[原文];至于倔強二字,卻不可少;閣下用兵,事事可法;上溪口之役,攻休一役,貴軍隊

   待至申酉之際,賊衆饑疲,頭目欲戰,散賊欲歸之時,然後出隊擊之。 兵法中所謂“擊其惰歸”者也。從前李忠武公打仗,專以此法制勝。

   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動者,則氣必衰減;凡攻壘,一撲再撲,而人不動者,則氣必衰減。閣下結營得地,依山憑河,敬求堅守數日,待兩路賊匪猛撲一、二次,巍然不動,然後賊情畢露,形見勢绌,然後以鮑公馬步七幹會剿,必可得之。

   倔強砺志 日進無疆

   至于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謂至剛,孔子所謂貞固,皆從倔強二字做出。吾兄弟的秉母德居多,其好處亦正在倔強。若能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砺志,則日進無疆矣。

   閣下用兵,事事可法。唯開仗時分支太散,隊伍太少,如晨星之落落,不足以懾賊之膽,轉足以長賊之氣,人人皆以此之議閣下之短。

   上溪口之役,攻休一役,貴軍隊伍較往時獨多,人人又以此服閣下之不測。此次攻徽,仍請閣下多多派隊以振軍威。

   今彤翁自視欿然,使鄙人益增惶恐,大約事體重大,或須稍示尊嚴者。彤翁不欲獨任其怨,盡可托名敝處以分谪而受過。其餘因此制宜,自當臨機立斷,豈宜過執歉抑?

   最重自立 不貴求人

   唯鄙意用兵之道,最重自立,不貴求人。馭将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凡附強不附弱,人與萬物之情一也,中國與外夷之情一也。

   與洋人交際,其要有四語:曰言忠信,曰行笃敬,曰會防不會剿,曰先疏後親。務求我之兵力足以自立,果其嚴肅奮勇,不爲洋人所笑,然後與洋人相親,尚不爲晚。豐裁不宜過峻,宜帶渾含氣

   象。渠之欺侮詭谲,蔑視一切,吾若知之,若不知之,恍似有幾分癡氣者,亦善處之道也。

   孔子曰:“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吾苟整齊嚴肅,百度修明,渠亦自不至無端欺淩。既不被其欺淩,則處處謙遜,自無後患,柔遠之道在是,自強之道亦在是。

   吾輩當細心察看,師其所長而伺其所短,不說大話,不疏禮節。彼若講信修睦,吾不稍開邊釁,彼若棄好敗盟,吾亦有以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