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人生观 (1919)
by 宗之櫆
174982说人生观1919宗之櫆

  世俗众生。昏蒙愚暗。心为形役。识为情牵。茫昧以生。朦胧以死。不审生之所从来。死之所自往。人生职任究竟为何。斯亦已耳。明哲之士。智越常流。感生世之哀乐。惊宇宙之神奇。莫不憬然而觉。遽然而省。思穷宇宙之奥。探人生之源。求得一宇宙观。以解万象变化之因。立一人生观。以定人生行为之的。是以今日哲学之所事有二。

  (一)依诸真实之科学。(即有实验证据之学)建立一真实之宇宙观。以统一一切学术。

  (二)依此真实之宇宙观。建立一真实之人生观。以决定人生行为之标准。

  第一问题。今世欧士大哲学家瘅思竭虑。以从事於此者甚众。大致可分四大派别。(一)唯物派。(二)唯心派。(三)实证派。(四)认识论派。櫆将另篇详其原委。今所略述者。即是第二问题之一部分。

  第二问题。即由宇宙观决定人生观是也。但今世学派分歧。人各异执。尚未得一确定不易举世共认之宇宙观。是以人生观亦因人而异。不归一致。今但就櫆平日观察所见。各种人生观。及由此人生观所发之人生行为。略陈於后。并稍附鄙见。先列一表以明条理。

  『有图』

  宇宙真际。人生实事。变化迁流。皆有因果。依常恒不变之律令。据亘古常新之公理。本无悲观乐观之可言。悲乐云者。有情众生主观之感也。但众生既含识有情。迷执主观。则於人事世事。不能无欣厌之情。悲乐之见。乐观之辈。视宇宙如天堂。人生皆乐境。春秋(1)佳日。山水名区。无往而非行乐之地。悲观者。视人生为苦海。三界如火宅。生物竞存。水深火烈。扰扰生事。莫非烦恼。而明理哲人。神识周远。深悉苦乐。皆属空华。凄神物外。寄心世表。生世荣悴。渺不系怀。但悯彼众生。犹陷泥淖。於是毅然奋起。慷慨救世。是超世入世观也。唯此三观。可尽人生观之大致。今将分别论之。

  (一)乐观

  乐观原因异致。有哲人之乐观。诗人之乐观。政治家之乐观。社会学家之乐观。其所以乐观者殊。而乐观之意则同也。何谓乐观。乐观云者。即是心中意中。以为宇宙美满。人生无憾。纵时事有困难窳败之点。而以为此种现象。适所以砥砺磨折。以成将来美满之果。於是心怀勇往之气。奋然激进。求达所望。此乐观之派。亦有足取者也。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理治氏。尝拟证明此世界为最美满之世界。其证如下。

  真神理想中有无数之世界。神从此诸理想世界中选其一而创造之。则必为其最美满者无疑。何以故。以真神有全智全能仁慈三德故。以全智故。能选此最良之世界。以全能故。能造此最良之世界。以仁慈故。欲造此最良之世界。

  此等证论。现在当然不能成立。康德已於纯知检核论中破之无遗。是故哲学家能以学理证明世界之乐观者。尚未得其人。其实世界实际。本超苦乐。苦乐之感。纯属主观。而诗人之乐观则有可言者。诗人謌咏性情。情之所感。发而为诗。诗人对於世界人生。不以学理观。不以事实观。而以中心之感情观也。情分悲乐。於是有悲观之诗人。有乐观之诗人。乐观诗人。徜徉天地间。惊自然之美。叹造化之功。謌咏之。颂扬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誉宇宙为天堂。为安乐园。人之生世。在此大宇长宙间。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无往而非乐境也。此派乐观诗人。因惊宇宙之美。遂忘人世之苦。固属偏见。而自然界现象之闳伟壮丽。亦人类所共认也。德国哲学家萧彭浩氏尝有言曰。世界旁观之则美。身处之则苦。颇具深意。哲人诗家之外。尚有乐观之政治家。及社会学家。或激於爱国之忱。或感於人道主义。谓国家前途。人类将来。日渐进化。有美满无憾之一日。至於社会庸民。处治安之世。欣欣然乐其生命。则乐观之又一派也。现世界乐观之士。颇不乏人。拟别为三派如后。

  (一)乐生派。 人孰不乐生而恶死。缘此天然乐生之意。遂觉生之可乐。死之可哀。兢兢业业。终日操作。求得其生以为满足。(2)思想不越生事之外。见闻不出闾里之间。或农或工。或商或仕。熙熙融融。於以没世。此所谓乐生派也。此派之人。无远想。无特识。为己之意多。利他之心微。虽称社会之良民。实非世界之哲士。又有一类隐逸诗人。旷达高士。如陶渊明其人者。田园幽居。东窗啸傲。陶然自得。藜藿自甘。自食其力。不待给於社会。亦欣欣然有乐生之意。而旷达为怀。斯乃由旷达观而生乐观者也。列之乐生派中。而高风邈矣。

  (二)激进入世派。  热忱之士。蒿目世艰。愤社会之窳败。感人生之多忧。梦想大同盛治之世。遂慷慨入世。愤不顾身。百折不迥。坚忍卓绝。此诚可钦可敬者矣。古之墨翟即斯派之杰也。然此派之人。若未先具有超然旷达之观。夷视一切。成败利钝。皆所不计。而太持乐观以为事可必达。功可必成。则一旦失意。悲愤自残。往往侘傺无聊。颓然自放。不堪再振矣。

  (三)佚乐派。  此派众生。社会之蠹。实无可论之值。但既属社会所有。则亦不得不记。以待先觉之士。筹警觉导悟之策。此派之人。大都富家纨绔子弟。堕落青年。身处膏粱文绣。习於奢侈淫乐。不识人类之艰苦。以为人生行乐耳。何兢兢於学术事功为。昼夜昏茫无所事事。既胸无学识。用自遣意。又久习柔靡。不能自振。不得不召聚同类。放纵佚乐。以排胸内之无聊。厌身心之欲望。一日不获纵其乐。便惆怅无所措手足。察其精神堕落之苦。实胜贫民手足胼胝之劳。而自以为享人生之至乐也。逮夫精神沉销既尽。漫天暮气。继之而起。绮丽繁华。无复意趣。学术事功。又素所未娴。於是踯躅无聊。莫知所可。益自颓放。从事悲观。醇酒妇人。自残生命。是则由乐观之佚乐派。堕入悲观之消极纵乐派矣。此派之人、不乏明慧可爱之少年。而社会罪恶。家庭窳败。诱使堕落。以戕天才。实社会上最可痛心之事也。先觉之士当思有以处之。

  乐观三派既陈於右。请继述悲观之派。

  (二)悲观

  悲观缘起。亦各殊致。有哲人之悲观。诗人之悲观。社会学家之悲观。宗教家之悲观。何谓悲观。悲观云者。即是心中意中以为世界多憾。人生多忧。亘古如斯。永无改进之一日。社会进化。罪恶烦恼。与之俱进。人心机诈。因文明而日深。生事艰难。缘进化而愈甚。东方哲人自古多悲观之士。而今日欧西哲学。亦颇盛唱悲观。唯心(3)之家有萧彭浩氏。A.Schopenhauep唯物之派则依据达尔文生物竞存之学术。於是悲观之见。竟得哲学之根据。今请略陈其说。萧彭浩氏著世界唯意识论。畅阐世界罪恶。人生苦恼。以天才之笔。写地狱现象。其书之出。震惊一世。其悲观之言曰。世界众生皆抱求生之意志。生之未得。深感苦恼。生之既得。遂觉无聊。而眇眇微躬。举世皆敌。困厄危险。百出不穷。略不警觉。即丧生机。而人类之大敌。即是人类。盖人类贪残凶很。不亚猛兽。乃佐之以机诈狡谋。实禽兽所不及。此犹人生自外铄我之痛苦也。而人生痛苦之源。实即自心。自心欲望无穷。希求无厌。求之不得。盛生烦恼。求之既得。耽玩未久。即生厌倦。厌倦之情既生。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皆成陈迹。无复系怀。於是新生所惓。聊以自遣。希求厌倦。周而复始。人之一生。来往於苦恼无聊之间而已。痛楚无穷。而不自悟。萧彭浩之悲观哲学。是由心理学而建立者也。达尔文学术之悲观。则根据生物学生物学者。即研究世界一切含生之物生存状态之学也。达尔文之言曰。一切生物。因求维持生命。时时在战争中。或与天然之困苦境界战。或与同类争生存之资粮而战。或与异类因避困厄而战。或与疾病战。或与自心战。(此惟人类为盛)时时战争。无时休息。因战争而进化。因进化而战争。战争之形式不同。而战争之原理则一。其一维何。即求维持生命。增进生命而已。如此世界。如此战争。悲观之生。何由遏止。是以达尔文之学术出而悲观之哲学大盛也。哲学之悲观既已颇得证据。於是文学思潮亦因之大变。近代俄国写实派文学。盛写社会之恶。人生之苦。风行一世。实悲观派之文学也。悲观诗人。自古已多。离骚之作。是忠君爱国所激发之悲观也。此外穷愁抑郁之篇实不可胜数。尤以中古时义大利诗人但丁地狱之诗。最为著名。但丁所描写之地狱。即指此人世言耳。社会学家之悲观。以谓世界人数日增。而世界资粮不足所需。必至於战争。此战争之祸所以永不可灭也。此外尚有宗教家之悲观。世界最大宗教有五。即佛教。婆罗门教。耶教。回教。与犹太教。前三教信徒最多。而皆悲观之教也。盖宗教之起。实由恐惧与希望。夫人世多艰。危害百出。自顾微躯。难与命抗。乃穷极呼天。求鬼神意外之援助。此鬼神之祀所由起也。智慧稍进之民。感苦之情益甚。往往生解脱出世之想。此世界最高宗教佛耶婆罗门所由兴也。宗教悲观。有自来矣。既述悲观缘起大略如右。请继陈悲观行为之三派。(4)

  (一)遁世派。  巢父许由务光涓予。此上古著名之遁世派也。此派高人。厌世俗。避尘嚣。遁迹山村。隐踪岩壑。高尚其志。弗撄尘网。殆亦以世俗人类之鄙恶。而爱山林风物之清幽。尤以举民茫茫。无可与语。高山流水。聊寄幽怀。故宁遁吠亩。躬耕自食。不愿与世周旋。同流合污。此派高风。可起顽俗。但以责备贤者之义衡之。微嫌缺少大悲心耳。此等大都智解超人心襟高洁之士。果能用世。其建设当胜庸俗百倍。而以不合时宜自放。惜哉。然亦社会之恶有以至此也

  (二)悲愤自残派。  爱国志士。救世哲人。悲祖国之沉沦。感社会之堕落。奋进激起而不得其术。一旦失志。贻笑世人。遂起悲观。愤激自残。古之屈原贾生。皆此之类。此派之病。在未能先具超世达观。不计成败。故一朝弗达。遂不自持。诚可悯也。然如其人才已寥落不可多见矣。若夫市井之徒。不忍一朝之忿。激而自戕。与夫丧志少年。因家庭之困厄。情爱之无终。自残其生。以释痛苦。则皆可悯而不足道者也。

  (三)消极纵乐派。 此派之人。大都亡国之士。社会失望之人。或潦倒之诗家。或丧志之少年。希求已绝。无复生意。而贪恋世乐。不肯自戕。遂纵情诗酒。聊以忘忧。甚或醇酒妇人。自残生命。斯悲观之极而强自为欢者也。其情虽可悯。而其行实不足取意志薄弱。为斯派之大病。既不及遁世派之高尚。又不如自残派之果决。而窃效乐观派行为。於人世佚乐。犹深着贪恋之心。实悲观派之最下者也。

  以上三派。虽行为不同。皆以悲观为其因。今将继述超然之观。

  (三)超然观

  世界实际。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释迦平等之谈。庄周齐物之论。阐之详矣。惟有情众生。迷执主观。於违顺境。生爱恶见遂谓世界。实有苦乐。诚妄执也。(今日科学之客观物质世界亦超苦乐之外)於是世之哲人。莫不盛称超然之观。超然观者。对於世界人生。双离悲乐见也。或言诸法毕究空。既无有法。亦无有我。既无有我。何有苦乐。此诚大乘了义之谈。或言万物平等。死生不二。若能情离彼此。智舍是非。则苦乐二情。并无异致。是乃庄周旷达之说。庄周释迦诚古之真能超然观者矣。虽然。众生迷妄。犹未解此。贪嗔痴迷。造业受苦。圣哲之士。心生悲悯。於是毅然奋身。慷慨救世。既已心超世外。我见都泯。自躬苦乐。渺不系怀。(5)遂能竭尽身心。以为世用。困苦摧折。永不畏难。不为无识之乐观。亦非消极之悲观。二观之病。皆能永离。是以超世入世之派。为世界圣哲所共称也。

  超世入世派实超然观行为之正宗。超世而不入世者。非真能超然观者也。真超然观者。无可而无不可。无为而无不为。绝非遁世。趋於寂灭。亦非热中。堕於激进。时时救众生而以为未尝救众生。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进谋世界之福。而同时知罪福皆空。故能永久进行。不因功成而色喜。不为事败而丧志。大勇猛。大无畏。其思想之高尚。精神之坚强。宗旨之正大。行为之稳健。实可为今后世界少年永以为人生行为之标准者也。

  超然之观既以超世入世为正宗。而有二派众生。依托超然之名。而无入世之志。则亦不可不述。以尽此篇之旨。二派维何。即旷达无为派与消闲派。

  旷达无为派。此派之人。闻老庄清静无为之言。不审有为无为不二之致。遂趋於寂灭。偏於无为。静坐终日。不屑事事。或兢尚清谈。纵言名理。而不思以学识事功。有裨人世。其人虽於已之德无亏而缺乏大悲心。於人世责任。有所未尽也。中国自古名流。多尚此辈。故特言之。愿此后明慧少年。毋堕斯派。

  消闲派。此派众生。耳剽无为之名。不审无为之实。无为既久。顿觉无聊。无聊之极。遂思有所为以自遣。於是琴棋书画。箫笙管笛。悠哉游哉。以消永昼。或广集古玩。摩挲终日。或沉湎菸酒。不识昼夜。此派之人。虽无大害於社会。然须知人生闲暇。至为难得。今既终日悠游。一无所事。纵不能从事学术事功以惠世界。亦当就其所好。专精美术。或造名画。或谱音乐。贡献於世。以助扬人类高尚纯洁之审美精神。斯乃无负於社会耳。

  以上述三种人生观及各派人生行为竟。(6)


#licence info
Public domain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it was first published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prior to January 1, 1929. Other jurisdictions have other rules. Also note that this work may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9th Circuit if it was published after July 1, 1909, unless the author is known to have died in 1953 or earlier (more than 70 years ago).[1]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and should not be transferred to a Wikisource language subdomain that excludes pre-1929 works copyrighted at home.
According to the copyright laws of the Greater China this text will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by January 1st 2037.

本作品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在美國以外發表,在美國屬於公有領域。若1909年7月1日以後發表,美西第9巡迴法院轄區可能除外,除非確定作者1953年或者更早(超過70年以前)逝世。但作者尚未逝世超過50年時(1974年或更晚逝世),在大中華地區原則有版權限制,所以中文維基文庫暫時不收錄正文,僅用模板重定向

依據兩岸四地版權法律法規,本文將在2037年1月1日進入公有領域。

PD-US-1923-abroad (中文/Chinese) 僅於美國進入公有領域之檔案 //wikisource.org/wiki/%E8%AF%B4%E4%BA%BA%E7%94%9F%E8%A7%82